银行决意在财富管理市场增收的意愿,从来没有像如今这般强烈。
从近期上市银行交出的“期中考试”答卷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各家提振中间业务收入的首要“功臣”,多家银行还首次提出加码财富管理业务,甚至将其上升至战略层面。
银行之所以重视大财富市场,一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息差收窄已不可逆;二是财富管理需求上升,市场有增量空间;三是财富管理属于轻资本业务,是银行轻资本转型的最佳方向。不过,算上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机构,财富管理市场的争夺势必愈演愈烈,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银行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又该如何建立差异化服务性优势?
大财富提振中间业务收入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增幅快于净利息收入,其中有8家区域银行非息收入增幅超过20%,成都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幅更是高达41%。
实际上,可能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信用卡手续费从中间业务收入剔除计入利息收入),有更多银行非息收入增幅快于利息收入,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等。
导致上述变化的一大原因,就是财富管理业务规模高增带来的收入贡献,特别是产品代销和理财等业务规模大增,进而带来中间业务收入增加。
招商银行上半年的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6.12亿元,同比增长33.60%,其中,代理基金收入67.19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0%。截至目前,招行基金代销和理财产品规模均居市场首位。
中国银行上半年实现手续费净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1.93%。拉动手续费增长的因素是该行境内基金代销、理财业务、互联网支付等业务增长较好。
财富管理地位陡增
眼下有更多银行对财富管理市场虎视眈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大行还将财富管理业务上升至战略层面。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此前在中期业绩发布上就明确表示,在建设银行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把大财富管理作为战略重点,将聚合集团资管板块优势资源,强化“母子”协同联动,实现产品错位布局,不断丰富产品线,加强自主投资能力,持续拓展核心客群,全方位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特别是将全力做好消费者保护工作,着力打通从资金到资产的价值创造,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而股份行中,除了早年转型零售的平安银行外,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均将财富管理视作撬动收入的重要业务。
之所以财富管理业务地位陡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净息差收窄已不可逆。这从去年年报和今年半年报的经营数据中均有明显体现。
二是,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正在爆发。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银行个人客户数、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私行达标客户等指标都呈现快速增长。上半年,中国银行中高端客户数量和金融资产规模增速均达到近3年同期最高水平。
三是,财富管理业务是银行转型轻资本最好的方向。今年年初,招商银行率先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体系。
如何打造差异化服务能力
大方向没有错,但现实是,除了银行,还有基金、券商等机构正在财富管理市场“抢食”。在基金市场规模直逼银行理财存量规模的当下,银行该采取怎么样的竞争策略,如何建立差异化服务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做大做好财富市场,无非涉及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获客,二是留客。前者考验银行客户拓展能力,后者考验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贯穿二者的核心可以归结为开放平台和数字化。
从目前各家银行提出的策略来看,亦是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上述两个方面展开布局和行动。
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日前表示,该行将聚焦六大策略发力财富管理市场:一是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突出平台化;二是从单一产品转向产品组合,突出配置化;三是从交易驱动转向全旅程服务驱动,突出顾问化;四是从行政管理转向专业赋能,突出市场化;五是从线下营销转向线上经营,突出数字化;六是从商行驱动转向集团驱动,突出全球化综合化。
对于客群基础庞大的零售银行而言,现阶段可能更看重提高留客能力。
自去年以来,招行在考核指标、组织架构、产品端等层面均作出一系列调整。过去该行是以MAU(月活跃用户)为目标,但从去年开始,该行更加强调提高用户留存率,通过财富管理手段提升AUM规模。同时,该行今年3月再次对零售部门进行调整,将原一级部门零售金融总部的大部分团队、原财富管理部合并组建财富平台部,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转化效能、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责任编辑:徐榕伯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