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资担保 >
    金融业已成为天津重要支柱产业
    2022-06-28 09:0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点击:
    近日,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津召开。从统计视角回眸,天津持续发展韧性的金融业与优势行业聚集的新型金融业携手并进,储存新优势,加速天津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在津召开。从统计视角回眸,天津持续发展韧性的金融业与优势行业聚集的新型金融业携手并进,储存新优势,加速天津金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金融业不断创新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金融业已成为天津重要支柱产业。
     
      2016年,天津市各类金融机构数量6355家,经过五年的发展,2021年末已拥有近7000家金融机构。据天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3184亿元,2021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153.1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7%,快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0.5个百分点,对天津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2017年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正式启动,四年来,海河产业基金不断放大政府资金撬动效应,服务壮大实体产业,39只母基金稳步运营,规模达到1282.6亿元,共带动项目落地185个,实际返投金额1269.8亿元。中电科材料子集团、爱旭科技、华熙生物、砺铸智能、瑞博生物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同时,绿色金融、农业金融得到大力发展。2021年末,天津市绿色贷款余额40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8%,是2016年末的1.5倍,年均增长8.0%;农业金融贷款迅猛发展,2021年末,13家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02亿元,是2016年末的14.3倍,年均增长70.2%。
     
      新型金融业茁壮成长优势行业集聚发展
     
      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为代表的新型金融业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据天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天津市共有融资租赁公司1500家,比2016年末增加324家,金融租赁公司12家,比2016年末增加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50家,比2016年末增加9家;保理公司637家,比2016年末增加25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44家,比2016年末增加12家。
     
      其中,融资租赁业发展迅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年来,天津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始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在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方面更为突出,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
     
      据了解,天津开展“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工作,天津租赁资产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在自贸试验区内开业运营,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快。2021年末,天津市法人融资租赁公司1500家,资产超过2万亿元,稳居全国前列。
     
      五年来,天津商业保理行业密集增资“加速跑”,跑出了多个全国第一,也打造了天津金融创新“名片”。在产业聚集方面,在津设立保理公司近700家中,央企占全国半数以上;在业务规模方面,保理企业资产规模近3000亿元,发放保理融资款本金超200亿元,双双居全国第一;在模式创新方面,完成了国内首单跨境双保理、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首单完全基于交易信用的TABS产品,发行了全国首单公司债券。2021年末,天津市共有商业保理机构644家,资产总额2843亿元、融资款余额2308亿元,资产总额、保理融资款余额跃居全国首位,集聚效应显现。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