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融资担保行业晒出了2023年上半年经营“成绩单”。
今年1至6月,安徽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784.72亿元,同比增长30.55%,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0.69%、平均贷款利率4.54%,分别同比下降0.1个和0.35个百分点,为服务主体节省融资成本4.14亿元。湘西自治州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业务700笔,在保余额14.87亿元,同比增长29.40%,本年新增业务187笔,新增额4.53亿元,融资担保公司新增项目平均综合费率0.79%。
上述地区只是融资担保机构加力支农支小的一个缩影。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这些地区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为县域以下小微企业、新型农业主体、农户等“三农”主体提供经营性融资担保贷款支持;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积极开发特色担保产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满足粮食供应链生产需求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黄玉米和白玉米两大玉米产区,已形成供应链闭环。
玉米作为我国四大主粮之一,其产品供给、收储渠道的稳定至关重要。为突破新疆阿勒泰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格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在了解到当地玉米企业的需求后,新疆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农担公司”)联合合作银行,创新建立起“农担公司+合作银行+核心农户+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担保模式。
据了解,通过该模式,新疆农担公司为供应链核心农户提供稳定的担保贷款支持,将当地年平均融资成本从8.5%以上降至7.48%,融资额度从50万元至150万元提升至最高300万元,使整个玉米供应链条更加稳固。
而在大规模农机作业的需求下,原先需要每亩55元至57元的机耕作业费用降低了5元,帮助农户进一步降本增效。
经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1日,新疆农担公司累计支持核心农户及企业391户,累计提供7.84亿元融资担保,每年为农户及企业节约投入成本1125万元,累计节约投入成本4500万元,节约融资成本1098万元,带动粮食基地建设30万亩。
以数字化创新助农新模式
一直以来,农业面临着融资难等痛点,而随着数字化理念的引入,这些问题得到缓解。
数字经济时代,围绕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担保公司需要找准产业支农突破口,通过数字化的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打造担保核心能力,有效评价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状况,提升其信贷可得性。
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农担公司”)通过创新智能化担保助农新模式,把握大数据发展大势,以数字化风控、线上化服务,积极推进农业担保服务的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工具创新和机制创新。
数字化升级后,信贷、风控效率明显提升。据了解,通过推进银担业务系统直连,使用电子签章、电子保函等数字化技术,浙江农担公司担保业务办理流程从原来的8个环节简化为4个,整个审批流程时间由15天压缩到1至5天,截至2022年12月末,已累计为20000多个农业主体办理直连担保贷款近100亿元。此外,浙江农担公司将风控模型嵌入线上化业务流程,通过历史数据验证能够有效降低代偿风险20%,预警模型对风险客户排查有效率达33%。
以特色担保赋能支柱产业发展
花椒产业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及天水市甘谷县、麦积区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其产量在全国花椒种植贸易市场中占有较高份额。
随着“财政+金融”“政府+市场”等以“政银担”合作为主的农业产业担保服务全面提升,担保企业瞄准了当地特色产业,创新开发特色产品,为支柱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农担公司”)开发的“产融贷—花椒贷”专项产品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从产品模式看,该担保贷款专项产品通过实地调研,并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了地区产业集群方案,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花椒贸易的客户,金融机构与农担按2∶8的比例承担风险。
一个突出的亮点是,“产融贷—花椒贷”专项产品采取了先调研再担保的创新思路,填补了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细分领域信贷现状研究的空白,形成一套共用的标准审批流程,统一了银担双方的信贷逻辑,优化了业务审批流程,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据悉,目前甘肃农担公司已累计支持花椒产业经营者1653户,金额达5.76亿元。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