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融资担保 >
    引导金融资源汇聚科技创新
    2023-09-04 08:5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点击:
    高技术产业和科创型企业天然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在传统银行以抵押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

      高技术产业和科创型企业天然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在传统银行以抵押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和科创型企业发展,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建成了包括银行信贷、债券、股权、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3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25%以上增速。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功能明显增强,同期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境内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但要看到,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需求相比,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和科创型企业的力度仍有差距。间接融资方面,今年6月末,相较于我国230.58万亿元的人民币贷款余额,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仅约2%;直接融资方面,近年来科创企业股权融资难度也有所提高。持续推动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要重点把党中央、国务院已有部署落实到位,推动政府、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等形成合力,加强科技、金融、产业等领域政策协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汇聚到高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

      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科技创新的重要属性就是高风险、高回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成立的平均时间超过15年,只有股权类资本有这样的耐心,能够陪伴公司从小到大。因此,要发挥好股权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支持各类股权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多方面拓展创投基金的中长期资金来源,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按照商业化原则投资创投资金,支持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开发与创投特点相匹配的长期投资产品。不断丰富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提高上市融资效率,发展创投二级市场基金,扩大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范围,活跃并购市场。此外,债券融资也是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动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支持非上市科技型企业发行含转股条件的创新型债券,优化评级机构、评级方法、评级覆盖面等发债融资环境。

      支持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展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要推动商业银行遵循市场化规律,开发更多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配套政策,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科技创新属性识别难,是制约银行支持科创企业的突出难点,因此,要健全科创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比如,支持有条件的银行试点成立专业子公司并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完善并扩大投贷联动试点,完善适应科创金融特点的银行风控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科创企业评价标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

      加强融资担保、保险等多元化金融支持。科创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担保难,究其原因主要是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适合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较少,且担保基金规模较小。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考核导向有偏差、支持政策缺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明确政府性担保并非商业性机构,而是发挥准公共产品作用的政策性机构,主要从事商业性担保机构“不愿、不能、不会”从事的担保业务。进一步科学制定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相应监管规则,加大风险补偿等财税支持力度。此外,科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很多都是开拓性、原创性的,要加快完善保险补偿机制试点政策,支持首台首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