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互联网+案例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互联网+”助力永州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2021-04-28 11:51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 点击: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破解“异地办事折返跑、耗时多、成本高”难题,永州市紧盯群众需求,在实现全市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拓展融合,积极探索跨市通办、跨省通办新模式,让企业群众不受地域、层级限制,就近提出办事申请、上传申报材料,原地收取办事结果、完成办事行为,做到跨地域、跨层级办事“一次办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能力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在永州的清远人吴先生想要办理公司税务变更登记,听说永州市和清远市开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4月15日一大早,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吴先生的办事需求后,引导他通过“晓屋”与清远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进行视频连线,清远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远程指导吴先生在线办理公司税务变更登记。通过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吴先生不到十分钟就办完了所办事项,满意地走出了“晓屋”。“通过跨省通办,不用再回到清远办事,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跑腿次数,非常快捷方便。”吴先生高兴地说。

      吴先生办理业务的“晓屋”,是采取非接触式途径,以“一对一云座席服务”构建的政务服务“云窗口”,通过集成5G、物联网、远程视频、远程协助等技术,形成“可视化咨询—可视化辅导—可视化业务办理”的全流程政务服务。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业务,现场扫码进入“晓屋”,即可与远程坐席实时视频通话办理业务,以视频方式辅助办理,优化了过去自助终端无声反馈的不足,还可实现不同政府部门的“屋内整合”。依托“政务晓屋”的部署和各级政务大厅自助服务终端,推动实体大厅业务进一步实现远程办理。

      2020年以来,永州市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了288项“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并先后与广东清远、广西贺州签署三市合作协议,梳理了第一批130项跨省通办事项目录清单。同时,加入涉及14个省自治区、44个地市、153个县市区的“云上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联盟。今年,对事项清单进一步扩容,共梳理跨省通办事项196项。

      为破解异地业务系统不联通难题,永州市与清远共同建设了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协同服务中台,将跨省通办事项纳入政务服务协同中台的服务目录统一管理。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栏为中心,融合政府门户网站、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我的永州”APP建设,开辟跨域通办专区,为群众提供全流程网上服务平台。

      据介绍,永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已覆盖市直99个部门、14个县区的181个乡镇街道、3305个村社区。“我的永州”APP共整合612项政务服务和352项公共服务,与一体化平台、智慧党建、供销惠万家等20余个平台互联融通,市民实名认证后即可实现“一证通行”,访问平台整合的所有跨部门服务。

      在事项标准化、平台基础夯实的基础上,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制定《窗口运行规范》。通过“受审分离”模式,申请人可通过专窗提交申请材料,综合窗口人员按单收集材料后邮寄转达,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区域跨域通办,2020年全市共产生跨域通办件26万余件。

      此外,该市还以“下放基层最需要的权力”为导向,先后公布了两批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事项清单,其中乡镇一级共计107项、村一级共计45项。将服务受理端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拓宽至银行、车管所、妇幼保健院等群众习惯办事的服务点。融合政务服务一体化和城乡网格化两个平台端口,统一牵引至市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受理办件,实现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受理,2020年产生办件160万余件。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