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名城,襄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产业资源得天独厚。“十三五”以来,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逐年增加,把文化活水一滴滴引进群众心田。“十三五”时期,我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融合发展和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占比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3.4亿元,与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在产业结构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活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66家,其中,文化制造业71家,占比26.7%;文化批零业89家,占比33.5%;文化服务业106家,占比39.8%。
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企业种类丰富,“文化+互联网”“文化+科技”等多种文化业态互补相融发展,尤其是“文化+互联网”新业态快速增长。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来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我市2019年有38家规上主体,占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数的14.3%,实现营业收入47.17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16.8%。其中,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行业小类从无到有,达到26家,极大地带动了襄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还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襄阳市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各地区因地制宜,积极贯彻文件精神,推动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政策落地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不断改善,为文化领域创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