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联网+ > 互联网+论坛 >
    工信部:我国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已超700个
    2021-05-31 09:23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 点击:
    5月26日下午, “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聚工业,融通发展高端对话”在贵阳如期召开,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5月26日下午, “工业互联网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数聚工业,融通发展高端对话”在贵阳如期召开,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在提出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对塑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速产业高端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都具有促进作用。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走深向实,总体呈不断向好的趋势。对此,谢少锋将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归纳为六点,分别是:

      一是融合应用走向深入。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形成六大典型融合应用的模式,我国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已经超700个,推广价值显著。

      二是网络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全国累计上线二级节点134个,分布在23个省(区、市),接入企业节点14296个,标识注册总量达到195.3亿。

      三是“5G+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5G+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提速,工业5G芯片的成本持续下降,工业5G融合终端逐渐向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各地积极行动出台政策,引导“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建设,引导产业聚集发展。

      四是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国内已涌现出100余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达15个,连接设备数超过7000多万台,工业APP超过59万个。

      五是安全体系加快构筑。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稳定运行,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基础资源汇聚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六是产业生态蓬勃发展。产业的融通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度明显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已汇聚1900余家成员单位,联合各方共同开展标准的研制、试验的验证、成果的转化等工作。

      今年一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 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谢少锋指出将从五方面重点做好工业互联网工作,来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以及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一是深化融合创新应用。要以创新发展实施工程为牵引,在技术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上协同发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在更大范围内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进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深化标识在各行业的应用。培育专业型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三是推动“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深化跨行业合作,优化“5G+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形成高价值应用场景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四是完善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开展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工作。持续完善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增强安全监测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网络安全产业。

      五是构建跨界融通生态。推动产业跨界合作,增强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打通产业链、金融链和人才链,构建跨界融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