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月21日至24日在福州召开。民建福建省委员会在给大会的提案中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 “互联网+”驱动福建电影产业升级。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应以“电影强省”为建设目标,积极推动电影做大做强。
据民建福建省委员会介绍,2019年,福建影院325家,全国占比2.61%;银幕数1864块,全国占比2.67%;票房20.81亿,全国占比3.24%,居全国第十位。在疫情影响下,2020至2021年全国人均观影次数进入下滑期时,福建年观影人次和年票房仍稳步增长。福建逐步形成“南有厦门、北有平潭、中有泰宁”影视基地发展格局。福建电影产业整体处于全国中下游,相较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还存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等方面瓶颈,具体表现在:创新链转换不高,导致电影创造力不强;资金链供血不足,导致电影生产力低;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导致电影上游、中游、下游对接失衡;人才链集聚力弱,导致电影制发放人才流失严重;政策链制约力不平衡,导致政府、企业、协会多元调控被动等。
目前,福建电影产业单一封闭的线性产业链模式已无法在自救中升级,亟需借助“数字福建”战略,利用“互联网+”变革能量,优化电影产业链,弯道超车,提升福建电影产业竞争力。为此,民建福建省委员会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增强电影内容产业,提升福建电影文化软实力。聚集本土影视企业和分布全国的福建籍影视企业的合力,深挖福建山海文化、红色文化、八闽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等本土文化内容资源,创新福建方言的影像表达,用闽派文化项目链推动闽派主旋律电影内容产业链建设,以电影为载体,传播福建主流文化,在文化发展中提升福建电影文化软实力。
二是延伸电影产业链,增强福建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福建动漫高端产业由加工生产向网手游戏、装备设计、体育文娱、IP营销、虚拟偶像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推动台湾动漫产业的转移、承接,并在两岸资源整合下,将动漫技术强化运用在动漫电影和短视频制作,提高电影受众的网络参与度,对动漫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法,做大做强大型动漫民营企业,增强福建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培育电影新兴产业,提高福建电影产业影响力。培育福建工艺美术产业与电影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链,促进电影产业从上游延伸到工艺美术基础产业和技术研发;建设福建电影网络宣发产业链,推进电影产业向中游拓深,将电影预告片纳入电影制作的前期市场调研,降低电影制片风险;新建5G技术赋能的移动式全息投影电影院,不同空间与环境都可成为独特的观影环境,建设闽派全民影像节,拓展电影产业下游的媒介化场所功能。
四是延展电影服务产业,推进福建电影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效能,制定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从公共产品、政策服务等角度“强链”,延展建设“一带一路”电影电子商务,包括完片担保、法律和监管等电影数字金融风险管控,政务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电影节展、影视人力资源、影视设备租赁等数字化服务,以数字动态监测,化解电影断链风险。
五是优化电影基地产业,重塑福建电影产业新格局。拆除经营不善、产能低下的影视基地,增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产出的基地智能化、智慧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厦门、平潭、泰宁影视政策对各影视公司疏通导流,重点优化泰宁网络电影拍摄基地建设,加快促成福建“2+1”影视集群格局形成。在福建影视行业转型与突破的形势下,认清自我,缩短差距,在全国电影产业格局中提升福建电影传播力。
六是补足电影产业人才,构建福建电影产业主阵地。强化影视原始创新人才数据库建设,吸引全国福建籍高端人才回闽帮扶,启动本土优秀影视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补充影视技术转移人才中的经纪人培育和技术转化人才中的摄影、美工、造型、灯光等电影工业化生产的细化工种人才供给,打造福建电影产业人才的主阵地。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