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深入持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机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努力?在银保监会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贵州、青海的银保监局负责人一一进行了介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贵州着力念好“山字经”,这里的“山”,是大山的山。念好“山字经”,就是选准推动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支柱产业。贵州银保监局局长李华涛介绍,在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银行保险业全程跟进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保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促进作用。
李华涛说:“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强化资金保障。围绕12个农业特色产业,陆续推出‘黔菌贷’‘贵椒贷’‘中药贷’‘刺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二是做好保险服务,强化风险保障。相对以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后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敞口显著扩大,需要通过保险保障来保住投资、保住成本、保住农民的收益。三是发挥融智优势,强化服务保障。鼓励银行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金’的同时,发挥各自在信息、技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出思路、引项目、拓市场’。”
不仅如此,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李华涛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大脱贫地区县域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重点增加对产业链长、带动脱贫人口多、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适当降低信贷门槛。支持脱贫群众通过发展生产稳固脱贫成果。鼓励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开展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险种,发挥保险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保障作用。”
夯实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四川是全国乡镇数量最多的省份,虽然在基础金融服务工作覆盖中取得较好成效,但在甘孜、凉山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仍有个别非常偏远的乡镇还没有银行机构实体网点覆盖。对此,四川银保监局局长陈育林透露,目前已经制定了2021年乡镇银行网点覆盖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这两个州新增银行网点覆盖乡镇86个。同时,不断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质效。
陈育林说:“全面排查乡镇和行政村服务情况,并对部分银行网点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银行网点‘先建后撤’、金融服务‘有名无实’和重复建设等现象的监管,确保金融服务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实现‘有服务’,更重要的是做到‘服务好’。”
而在基层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同样突出的青海,通过建立“双基联动”模式,让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交出了“青海答卷”。青海银保监局局长倪金乾介绍说,所谓“双基联动”,就是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银行在行政村联合建立“双基联动”工作室,将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政治资源优势与基层银行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对接整合。
倪金乾说:“在‘双基联动’模式下,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共同入户调查、信用建档、等级评定,建立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为信用良好的农牧户提供贷款。经过这几年的持续推进,青海省全省37%的县域、69%的乡镇、68%的行政村、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农牧区信用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有些农牧户嫁女儿,不看有多少头牛、多少只羊,首先要看对方家庭信用。” (责任编辑:魏晓东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