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要求,不断夯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之基”,探索推出了一批企业和群众可感知、可获得的信用举措,积极释放信用价值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信息归集共享,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一)强化协同配合推动目录编制提速。紧跟国家指引,立足成都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编制指南,组织60余家市级部门(单位)共同参与《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2年版)》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区域合作,联动德眉资三市编制《成德眉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资源共享目录》,共同推进联合奖惩目录清单编制工作并建立“红黑名单”共享库,携手共建信用都市圈。
(二)优化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归集提效。动态更新全市“双公示”事项目录,健全“双公示”台账清单,做好信息异议处理工作,优化“双公示”全流程工作机制。明确5类行政管理信息数据归集报送范围、方式、时限和职责分工,形成5类行政管理权力清单,建立不合规信息校核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信用承诺信息数据标准,推动7类信用承诺类型全覆盖,优化各行业领域信用承诺信息模板,开展重点人群信用承诺签署工作。截至2022年底,累计归集“双公示”、5类行政管理信息675万余条;信用承诺、履约践诺数据459万余条;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共计10.96亿条。
(三)深化数据整合推动平台建设提能。建设成都市信用信息应用管理平台,整合253类信用信息,涵盖市场主体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司法判决及执行、纳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水电气、不动产、荣誉表彰等,不断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平台研发推出政务诚信评价、区域信用状况监测等功能,探索构建债券发行企业信用分析、粮食企业信用评价、产业“建圈强链”信用分析等模型,积极提升信用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二、加强信用举措应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以信用评价推进分级分类监管。打造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开展静态信用积分评价+动态信用风险分析“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推进市场主体信用积分制度。截至2022年底,形成涵盖36家市级单位,1490个可加减分的指标项;积分管理平台采集2.82亿条信用数据,每日自动生成350万余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和风险等级。支持各职能部门将信用积分综合评价作为基础性依据,结合不同领域监管特点、风险程度和行业信用评价,分类确定监管内容、方式和频次,对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截至2022年底,累计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数量达50余个。
(二)以平台联通推进企业“信易贷”。积极推动成都交子信易贷、盈创动力、农贷通等平台接入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通过线上广泛宣传、线下开展路演活动和专题培训等方式,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在交子信易贷平台进行注册和实名认证,提高平台知晓度和企业覆盖率。截至2022年底,通过已联通的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超过1000亿元。
(三)以信息嵌入推进政策“蓉易享”。打通“天府蓉易享”(成都市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和“信用中国(四川成都)”平台的共享通道,在“天府蓉易享”平台审批流程中嵌入市场主体信用积分评价结果、公共信用报告及信用风险等级并实时动态更新,直接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且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白名单”,提升政策兑付效率。目前,已助力3500余家企业快速完成事项申报,涉及资金超5亿元。
三、加强典型示范引领,着力彰显信用价值
组织开展“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调动市区两级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典型案例。其中,锦江区“交子券”诚信消费体系以信用激发消费潜力,已入选2022年全国“诚信兴商典型案例”;武侯区“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以信用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先后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成都高新区“守信通”政务产品以信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受到企业和群众广泛好评。
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目标,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信用之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责任编辑:于亚杰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