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这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4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7日我就参加了省里召开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汇报专题办公会议,工作得到肯定、精神受到鼓舞的同时,更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双碳’目标指明了方向。”我省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颖利激动地说。
从助力摸清我省碳汇家底到设计碳汇金融产品,再到探索构建碳汇产业链,编纂《黑龙江省碳汇经济发展规划》,黄颖利始终沿着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科研路径奋力奔走,响应国家和我省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扎根东北林业大学碳汇团队,为龙江和祖国实现生态美、经济强、产业兴做着贡献。
提升森林碳汇供给能力
释放龙江生态优势
这次专题会议上,黄颖利的报告围绕深化碳汇经济发展展开,得到有关部门和与会专家的肯定,多项建议吸引与会者共同探讨。她认为,我省现有森林面积巨大,但森林质量不高,森林蓄积量及碳汇储量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探索开发。
黄颖利介绍,全省乔木林蓄积量每年平均生长量为每公顷2.22立方米,碳储量每年平均增长量为每公顷1.2吨。如经科学规划的抚育与经营等措施,乔木林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可提高到每公顷1-3立方米,森林碳储量年平均增长量可提高一倍。如此来看,按照森林每增加蓄积1立方米,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计算,我省森林生态碳汇供给潜力巨大,这为国家达成“双碳”目标提供碳汇增量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咱们龙江作为生态大省,要在节能减排、增加生态碳汇供给能力、发展碳汇经济方面给予国家支持。”黄颖利建议,要开展科学抚育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她说,只有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储材量,每亩林地的经济价值才能有效提高。而提高森林质量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保持其原真性,即提高森林自身休养生息能力和保护林木种子资源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以释放更多绿色生态优势。
探索“生态银行”模式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颖利教授从2005年就开始研究碳汇经济,多年来取得一系列优异成果,特别是在机制创新、制度建立方面为我省布局发展碳汇经济提供了大量参考。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科研院潘建平院长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绿色典当”概念,让人眼前一亮。会后,黄颖利教授主动提出参与研究这个概念,要把“绿色典当”的概念变成有实施可能性的方案,即探索“生态银行”模式。
目前黄颖利教授团队结合龙江生态资源特点,开展了森林生态银行、大米生态银行、冰雪生态银行、水生态银行等一系列生态银行模式建设研究。
黄颖利举例说,冰雪生态银行模式由我省最先提出,符合我省践行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模式可以通过助力打造“大雪乡”品牌、加强“哈亚雪牡镜”冬季冰雪旅游产品融合,有效延长冰雪产业链,提升冰雪产业附加值,助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何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黄颖利认为,通过新旧产业动能的转换,能够腾挪出新发展空间,通过冰雪生态银行提升生态碳汇质量,从而开发空间。空间充足,开源节流,实现绿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潜力巨大。
主动构建龙江话语权
呼吁民众加入碳普惠
201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经济发展规划(2019-2030年)》,实施过程我省培育了众多碳汇项目和新型绿色产业,开展“碳中和”活动和宣传,为实现“双碳”目标,做了很多扎实、具有前瞻性的工作,这方面我省已稳稳走在全国前列。
不过黄颖利仍强调,目前我国针对“碳中和”还没有一个科学简单的计算计量标准,而国际的计算计量体系又不能完全涵盖我省的独特情况,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科学合理、简单适用的碳汇计算标准体系,主动参与到国家乃至世界相关碳汇计量体系的建立中,制定“碳中和”的中国规则、研究其中天然次生林经营碳中和计量体系。
“掌握话语权至关重要。如果不参与规则制定,我们发展碳汇经济就总是被动的”。黄颖利说,我们为龙江服务,为国家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包括我在内的东林人,都愿意担负起这项责任。
在碳汇领域,几代东林人都付出艰辛努力,同时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在我省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支持下,东北林业大学已成为我省发展碳汇经济的研究支柱。目前东北林业大学已成立了碳中和与林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五大平台,实施现有林质量精准提升科技工程等五大工程,培养森林碳汇高层次人才,助推我省成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典型示范区。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仅包括工业转型、生产方式转型,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一直提倡用生活方式转型反哺生产形式转型。”黄颖利教授介绍,东林碳汇团队还致力于研究设计适合普通大众参与的“碳普惠”产品和活动,从自身做起,践行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提出了从“碳足迹”出发设置“碳信用”,再进行“碳普惠”的绿色生活方式,今年我省旅发大会、哈洽会、哈尔滨之夏等活动都将与落实“碳中和”“碳普惠”结合起来。
“实现‘双碳’目标,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我们科研工作者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的同时,更呼吁每一位龙江百姓都能成为绿色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我们合力把优秀成果推广到全国。”黄颖利教授充满希望地说道。 (责任编辑:曹莹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