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国资委召开区县(市)国企改革与经济运行重点工作推进会议
    2021-11-29 08:46 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 点击:
    2021年11月24日,市国资委组织18个区县(市)以视频的方式召开区县(市)国企改革与经济运行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吴延林同志主持会议。
      2021年11月24日,市国资委组织18个区县(市)以视频的方式召开区县(市)国企改革与经济运行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吴延林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对区县(市)国企改革与1-10月份经济运行等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6个区县(市)作了相关情况汇报,市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刘明宇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18个区县(市)主管领导和业务部门及国资委8个督导组联络员1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区县(市)国企改革与经济运行等重点工作,一周内之所以连续召开两个层面的专题推进会,目的就是为进一步落实全市国资系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国企改革工作通报会议精神,就年底前重点工作进行再梳理,确保全年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圆满收官。
     
      会议要求,一是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剩余任务落实。目前从整体上看哈市已经完成了70%以上的年度改革任务目标,但改革推进不平衡,出资企业好于区县,各区县(市)内部推进也不平衡。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是中央和省里的战略部署,也是哈尔滨振兴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各区县(市)要充分认识到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把握改革方向,保持改革定力,确保在年底全部完成三年改革70%以上的硬任务。二是要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任务目标。1-10月份,全市国有企业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区县(市)国资国企克服各种困难,营业收入保持了同比持续增长。区县(市)企业中,大部分为粮食企业、基础设施类企业以及供水、排水、公共交通等公益类企业,年底前,还将面临原材料上涨以及疫情波动等问题的挑战。为此,各区县(市)要加强形势研判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做实做细相关应对工作,避免年底出现大起大落。同时,各区县(市)要积极招大引强,主动寻求与央企、省属国企、市属国企以及各类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切实引资、引智、引机制。三是要深入推进亏损企业专项治理。今年4月,哈市印发了《哈尔滨市地方国有亏损企业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截止到目前,哈市的治亏工作在全省排在前列,为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贡献。要继续加大治亏力度,下真功夫、用硬招法,切实通过亏损企业治理堵住出血点。坚持因企施策、精准治亏、源头治理,分析找准亏损原因,采取成本管控、业务整合、加强项目管理、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破产重组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本质扭亏、实质脱困,确保企业实现常态化盈利和良性发展。四是要切实做好明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谋划。切实做好2022年国企改革发展计划,科学谋划重点改革工作、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要指标设定等,推动区县(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各区县(市)要坚持产业项目为王,认真做好明年国资国企招商项目的谋划工作,进一步夯实与央企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知名企业合作基础,真正把国有企业在产业、资源、平台等方面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要用好优惠政策。既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也要关注产业发展政策、地方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都很高,需要各区县(市)组织企业认真去研究、去争取,用好用足这些优惠政策。
     
      会议强调,区县(市)国资国企要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发扬国资国企责任担当,再接再厉,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将工作成效体现在年末各项指标上,为促进全市稳增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国资国企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