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2018年那个稻谷飘香的秋天,在农垦建三江,习近平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总书记亲切叮咛: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端牢“中国饭碗”,不仅有“量”,更要有“质”。作为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哈尔滨市持续发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做强“两头两尾”,深化优质粮食工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奋进“十四五”,哈尔滨将倾全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
高产稳产 筑牢“冰城粮仓”
2020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超15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连续10年领跑全国。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哈市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在300亿斤以上,占全省五分之一,为“中国饭碗”装入更多冰城好粮。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哈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黑土地保护等措施。
2020年,横跨巴彦县巴彦镇、西集镇、华山乡3个乡镇的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作为省百大项目之一,该工程主要用于集约化种植地理标志产品巴彦大豆、巴彦玉米,以及鲜食玉米。3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农民都将受益,高标准的黑土,推动全县种植业向高产高效发展。
2020年早春,在宾县丰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块里,安装了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系统的自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覆土等作业,播行笔直、覆土均匀,每小时的播种面积达60亩。
田成方、土成形、渠成网,大型农机在冰城肥沃广袤的田野里穿梭忙碌。截至2020年末,哈尔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300万亩。
水稻抗逆优质品种+智能浸种催芽+大棚旱育稀植+侧深施肥,玉米“小垄密”“大垄双行”等通透密植栽培……2020年,哈尔滨推广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藏粮于地”的同时,也让“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量质并重擦亮“绿色底色”
春节刚过,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召开了股东大会,确定今年将种植水稻近1.3万亩。其中,有机水稻约5000亩、绿色水稻约8000亩。去年底,这家合作社通过对各直营店、网络销售平台销售额、交易量、消费者评价进行大数据分析,制定了今年水稻种植计划。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粮食安全,更需要品质安全。在保障供给数量的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正成为趋势,哈市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截至2020年末,哈市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45557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和1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13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香坊区、五常市、巴彦县、木兰县、方正县、延寿县被纳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支持范围,哈市43家企业、77个产品全部入选2020年“黑龙江好粮油”产品名录。
不断深化优质粮食工程,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绿色、优质、特色粮食产品供给能力,满足群众高质量生活消费需求,“冰城粮仓”正打造成全国“绿色厨房”。
产业升级紧抓“两头两尾”
“去年,我们新建了立式保温仓、恒温仓等基础设施,用于扩大生产规模。”黑龙江鹤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耿显忠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这家位于方正县的企业以大豆精深加工为主,聘请国内知名大豆专家,引进大豆拉丝蛋白技术,生产大豆休闲食品。目前,企业已形成大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全产业链条,产品销往东北三省和南方市场。
近年来,哈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让更多粮食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提高粮食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融合,推动粮食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开局“十四五”,冰城粮食加工产业活力涌动、步履铿锵,粮食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已形成。未来五年,哈尔滨市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抓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牵动,以建设“六个体系、一个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中国饭碗”装入更多冰城好粮,继续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