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真心为民履职 真挚为民代言 真诚为民办事
    2021-03-12 08:18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以民生福祉为先,以人民期盼为念。2020年,市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着力点,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问题,
      以民生福祉为先,以人民期盼为念。2020年,市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着力点,聚焦民生领域热点问题,真心为民履职、真挚为民代言、真诚为民办事,协助党委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先后就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和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开展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就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开展月协商,就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公益文化场所建设和使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绿地建设等进行调研视察……务实提出意见建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构建“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我市在199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人口老龄化呈现程度深、增速快、负担重、空巢率高等显著特点。近年来,养老问题在我市日益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市政协高度关注养老工作,连续4年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养老工作持续开展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报了7份调研报告和建议,向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报送了两份社情民意信息,委员也提交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方面的提案50余份。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养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市政协将“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常委会议题,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落实主线,再次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
     
      委员们建议,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发展短板的要求,聚焦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方面积极性,构建符合国家标准和契合我市实际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委员们建议,应完善顶层设计,增强“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性——重点做好规划的制定和衔接工作、政策制度的体系化建设工作以及部门间协同推进机制的构建工作。应聚焦主要矛盾,实现“三位一体”养老供给多元化——增强养老机构专业能力,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加大居家养老支撑力度,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应加强职业建设,壮大“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升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扩大志愿服务规模。应坚持产业引领,提高社会资本共建“三位一体”养老体系的参与度——实施项目牵动工程,发展候鸟养老产业,推进中医医养结合产业。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三位一体”养老体系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养老工作组织领导,合理界定政府责任,探索建立专业化网格化养老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发展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幼有所育,根本之策在普惠。2020年,市政协把推进哈尔滨市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作为全年重点调研议题之一,组成由市政协常委、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的调研组,就公办幼儿园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以及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个方面15个子课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借鉴14个副省级城市以及部分省内城市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学前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加以归纳、梳理,开阔了解决问题思路,并形成调研报告。9月,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二十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协商建言。
     
      委员们认为,实现学前教育普惠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政府能否强化担当是实现学前教育普惠目标的关键所在。委员们认为,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我市在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在各级财政比较困难情况下,重点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委员们建议,应创新公办园模式保供给,采取多种形式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强力推进小区配套园治理达标,充分发挥属地政府及发改、资源规划、住建、教育等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加强配套幼儿园规划、土地出让及园舍设计、建设、验收、移交等环节的监管。应坚决取缔无证园,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治理原则,对可扶持提升、能够达到办园标准的,要积极帮助,及时颁发办园许可证,使其正规办园;对经过限期整改还不能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委员建议,应改革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政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投入责任,尽快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并确保省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落实到位,为普惠性幼儿园良性发展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应健全支持体系,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教师保障水平,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非在编教师,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使其与公办园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应加强区域统筹,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由区、县(市)和乡镇政府共同出资创办一部分流动性幼儿园或微型幼儿园,向不能正常入园的孩子定期提供幼儿教育和家长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应实行有效监管,积极营造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良好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20年,市政协党组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专题调研题目。由部分省、市、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
     
      委员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委员们建议,应全面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我市生态文明体系。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切实解决好生态环境监管问题。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问题、生态环境监管保护责任问题、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问题、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和生态环境科技监管手段问题。应切实解决我市大气污染监管防治问题,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一是坚持污染治理与风险防控相结合的防治工作思路;二是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体系;三是加强监管,建立联防联控等合理高效的机制。应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监管治理原则;二是加强设计规划保护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多元化水利工程建设;四是加强污水管网工程监管和建设;五是加强水污染源监测。应明确工业污染监管参与主体,建立多元化协作体系。一是建立多方监管主体,增强监管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政府间的监管防治协作性关系;三是建立市政府与市民、第三方机构的协作性关系。应建立健全农业污染监管体系,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尽快建立科学的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和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体系;三是依靠科技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四是严禁农村过度开发;五是严格监督和限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六是加强养殖业环境监管;七是全面改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应充分发挥法律法规作用,不断提高执法督察质量。一是提升生态环境立法质量;二是加强横向部门联动及综合执法;三是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应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参与。
     
      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市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推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市政协组织由市区两级政协常委、委员、党派成员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听取市民政局关于哈尔滨市社区治理工作的总体情况通报,实地考察道外区、平房区所属4个社区工作,召开市政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月协商座谈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等方式,对全市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协商。
     
      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现有城市社区897个。每个城市社区平均3000户左右、约10000人。我市社区实行“一居(居委会)一站(社区工作站)”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合署办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协管员统一在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延伸社区的各类服务。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社区基础设施完备、制度建设规范、人才队伍优化、民主自治形式丰富、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针对我市社区治理存在的短板,委员们建议:应大力推进社区减负,落实区县(市)政府主体责任,制定相关社区治理权责清单和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明确准入事项权责范围和经费标准。应改革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完善社区服务项目,整合辖区资源,整合资源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进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全面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应加快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十四五”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开发建设我市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实现社区各类数据采集智能化、使用共享化、分析全面化、服务常态化、应急精准化。应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培训;制定出台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街道(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干部的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和各类专业人才到基层社区工作。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建设美丽哈尔滨
     
      2020年,市政协把“生活垃圾分类”列为专题调研题目,围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问题开展调研。
     
      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应凝聚共识,牢固树立垃圾分类就是生活时尚的新理念,推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应切实理顺生活垃圾分类方式,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成立市一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等专职机构,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明确考核奖惩管理制度,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投入。应立足现实,明确任务,树立“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工作目标,确定分类重点。应厘清职责,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大格局。应强化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机制,从源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公众监督和反馈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宣传,培养居民分类习惯。应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协同,规范和培育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建立健全政府对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资质管理。应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垃圾回收产业链,支持民间资本充分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领域,扶植一批专业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企业,努力打造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从收集分拣、加工原料、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应切实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探索建立生产者垃圾责任制度,制定差别化的垃圾收费制度,深入开展表彰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
     
      适应群众新需求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水平
     
      公共文化场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也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标志和象征,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我市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使用情况,市政协采取实地踏查、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朝鲜民族艺术馆三处公共文化场馆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赴外省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形成调研报告。
     
      委员们建议,应盘活部分工业遗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厂房、仓库和历史建筑,开发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把公共服务体系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落实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制定实施人才队伍规划,加快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采取灵活的招聘用人方式,大力发展和补充公共文化组织和人员。全面启动文化志愿者服务,鼓励在校大学生、退休干部、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建设文化辅导员和文化管理员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应搭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数字场馆、流动场馆建设,建立哈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将文化讲座、戏曲、歌舞等各类文化内容数字化,将全市所有公共文化场馆的活动信息、场馆信息、数字文化资源等内容进行统一汇聚,并免费向公众提供。应找准群众文化需求,增加主题公共文化场馆,如儿童图书馆、音乐之城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等。
     
      保护“中国传统村落”
     
      打造城市历史文化名片
     
      2014年,尚志市一面坡镇镇北村被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七部委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这是我市唯一上榜的传统村落,也是展现我市城市发展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2020年,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中国传统村落一面坡镇镇北村进行调研视察,在调研视察中感到,中国传统村落镇北村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扩大宣传、品牌支撑、铁路遗迹保护、资金维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委员们建议,应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打造好这张历史文化名片,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发展脉络,深挖历史资源,营造文化氛围,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好地方故事。应挖掘旅游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实施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用镇北村带动一面坡、尚志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并将哈尔滨和牡丹江串联起来,推动传统村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应壮大地方品牌产业,加大对套娃生产的整合力度,建立木制品协会,打造“中国套娃”生产基地。应融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难题,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到地方品牌的建设中,同时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应坚持鼓励保护性开发,保持村落建筑的整体格调,在完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同时,将俄罗斯建筑凸显出来,禁止私搭滥建,使村落整体风格协调有致,切实把镇北村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