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哈市持续奏响科技兴农进行曲
    2022-07-19 08:57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科技兴农,田园“生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植保无人机、插秧覆膜一体机、蔬菜自动播种机……从种到收,越来越多的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农机设备正在冰城沃野间大显身手。
     
      水稻旱育超稀植、玉米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温室果蔬无土栽培……从研究院所到田间地头,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稳产的农业新技术正在黑土地上结出硕果。
     
      科技兴农,田园“生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培育懂技术、“慧”种田的冰城“新农人”,全力实现“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奋斗目标。
     
      科技元素站“C位”
     
      智能化农机田间唱主角
     
      盛夏时节,正值稻谷拔节孕穗、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走进方正县会发镇万聚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一架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翱翔,社员们正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无人机以每小时150亩的速度作业,喷出的肥料像白雾一样均匀,使每株秧苗都能“雨露均沾”。
     
      无人机的应用让种地从面朝黑土变成了仰望蓝天。“我家这块水田300亩,两个小时就能‘完活’。”社员徐希阳说,如果人工施肥,时间会增加好几倍,远没有无人机作业快速、灵活、高效。
     
      今年,合作社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精准施药施肥等,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新技术、新机械,农业生产正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合作社万亩水田,90%采用无人机作业。
     
      “你看这覆膜田里的稻子,长得又齐又壮,今年的收成差不了。”在延寿县加信镇太和村,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望着稻田喜上眉梢。
     
      今年,合作社种植技术提档升级。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搭乘无人机,从育秧大棚直接飞到田间地头;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插秧机在水田间驰骋,掉头转弯运转自如,覆膜插秧一体完成。进入夏管期,田间10余部气象监测设备发挥威力,全天候记录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强度、降雨量等16种气象要素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智慧气象”平台,实时显示在合作社大屏上。
     
      “这就相当于为农业生产安装了一个强大的智慧大脑,大大节省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实现高标准化的耕作。”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说。今秋,延寿的“覆膜有机香米”将提前收割上市,率先抢占市场。
     
      科技元素站“C位”,智能化农机设备唱主角。2021年,哈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8%以上。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以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智能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黑土地丰产丰收的有力保障。
     
      论文写在大地上
     
      新技术落地生根结硕果
     
      环保材料的生长槽,循环流动的营养液,绿油油的芹菜、生菜……走进宾县“永和菜业”智能化蔬菜大棚,如同走进了一家“蔬菜工厂”。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水培蔬菜无土种植生产技术。”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经理孟凡林介绍。农技人员特别调配了包含多种元素的水培营养液,通过循环流动系统,给蔬菜输送生长需要的养分。同时,“蔬菜工厂”里还装有新风系统,外壁安装了保温板,全面保障了棚室内空气的品质与环境的温湿度恒定。“传统蔬菜种植,一年只能种植两茬。但是,在我们的‘蔬菜工厂’里,可实现蔬菜全年全天候的生产。而且无土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长全过程不使用农药,蔬菜的口感更好,品质更佳。”孟凡林说。新技术打造的“蔬菜工厂”不仅丰盈了冰城市民的菜篮子,优质蔬菜还远销省外,为冰城“北菜南销”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一田两用,一水两收”。日前,在市农科院的支持下,30万尾寒地小龙虾投放进了通河稻田。“科技助力、院县共建”,寒地小龙虾养殖是黑龙江省水产养殖主推项目。该项目解决了小龙虾在高寒地区引种、下塘养殖成活率低的问题。创建了寒地小龙虾池塘精养、虾稻共作的农业新模式。
     
      “‘虾稻共作’技术种植水稻、养殖小龙虾,效益十分可观。出产的寒地小龙虾最大个体接近70克,平均达到45克,亩均增收近500元。”市农科院水产分院院长董宏伟告诉记者。水稻品质也因养虾而成为有机水稻典型代表:减少农药化肥投入,保障了寒地小龙虾品质,也为有机水稻做了实至名归的背书。目前,市农科院寒地小龙虾项目已在佳木斯、双鸭山、肇东、勃利、巴彦、通河和延寿等地建立了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开发出原味小龙虾、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等多款经典速食产品,正陆续登陆市场。
     
      从农业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从穿珠成链的标准化农田,到乘上发展快车的生态农场……冰城持续奏响科技兴农的“进行曲”。
     
      越来越多的农技专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批批农业新技术正在寒地黑土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锻造新时代“新农人”
     
      盛夏7月,走进延寿县延河镇万宝延峰秋实果蔬家庭农场,32栋钢架大棚整齐排开,蔚为壮观。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在阳光下如润玉般晶莹剔透,散发出阵阵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小打小闹搞种植,不如大规模搞农场。”望着丰收在即的葡萄园,家庭农场主人张延峰难掩喜悦之情。京亚、夏黑、巨峰、蜜光……聊起20余个葡萄品种的不同特点和种植技术,张延峰如数家珍。与葡萄打了多年交道,他早成了十里八村乡亲们心目中的“葡萄王”。
     
      “葡萄王”成功的背后,是哈市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的缩影。多年来,张延峰多次参加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培训会上,我结识了许多种植能手,他们手把手地教我,给了我许多实打实的帮助。”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张延峰通过各种渠道汲取知识,每年都外出学习葡萄种植新技术。如今,他已经成为延寿县葡萄种植产业的“领头雁”,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也在家庭农场开起了“葡萄种植培训班”,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乡亲。
     
      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从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庄稼汉”蜕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近年来,哈市坚持“外引内培”,通过引进一批“农专家”,培养一批“土秀才”,发展一批“新农人”,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挑起“金扁担”,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广袤的田野上大展拳脚、施展才能。
     
      一道道田埂,就像一个个田字格,记录下这片黑土地上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之路。伴随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更多高精尖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冰城寒地黑土正在成为农业科技化发展的“样板田”。依靠科技赋能,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将为哈市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芳 审核:刘继伟)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