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
  • 首  页
  • 新闻动态
  • 融资担保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两创风采
  • 政策文件
  • 中小微企业库
  • 领导讲话
  • 平台活动
  • 办事指南
  • 非公经济
  • 创新天地
  • 信用体系
  • 互联网+
  • 产业培育
  • 人才招聘
  • 中小微产品库
  • “两创示范”服务券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重组进入实操!哈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14户整合为9户
    2023-07-07 11:00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 点击:
    7月6日,市政府召开市属国企改革重组整合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7月6日,市政府召开市属国企改革重组整合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就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14户整合为9户,这标志着市属国企重组整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我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迈出坚实一步。

      会上,市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许庄对《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方案》作说明,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许永斌宣读《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分工》。

      我市实施国企改革重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战略考量。准确把握实施重组整合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需要,是完善市属国企核心功能、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需要,是集中优势资源资产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的需要。

      当前,我市国资国企存在布局结构不优、业务发展有交叉、投融资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够、企业活力不足、经营效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相比全国整体推进节奏和先进省市改革实践,我市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上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快国企重组整合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实施重组整合有利于实现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补链强链延链,提升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此次国企重组整合工作,主要遵循“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公共服务、重点基础设施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市属国企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能力、服务市场创造市场能力”这一思想,坚持“系统谋划、问题导向、因企施策、协同发力”的原则,按照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N个新兴产业的目标,以哈城投集团为主体,整合相关企业资源,新组建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获取AAA信用等级,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同时赋予哈投集团、哈创投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形成3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整合同类资源,新组建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哈尔滨水务发展集团,连同哈工投集团、哈药集团、哈地铁集团、哈交通集团等企业集团,形成6户产业集团;积极开辟新赛道,填补市属国资在现代产业体系的空白,在相关集团项下培育发展大数据、新能源、能源管理、创意设计、生态环保等N个新兴产业,全力构建“3+6+N”的国资布局体系。

      经过此次重组,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原来的14户整合为9户,形成城市建设、文化旅游、水务发展3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的组建,通过资源整合,获取AAA信用评级,可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投融资实力,打造我市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挥产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进企业从“城投时代”迈向“产投时代”。

      市属国企改革重组整合之后,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将全力推进国企重组整合重点工作落实,加快工作节奏,推进内部整合,谋定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防范化解风险,进一步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全面把握国企重组整合的相关要求,加强党的领导,严守纪律要求,保持有序运行,做好工作衔接,勇于担当作为,全力支持配合,进一步凝聚改革的整体合力。

      会议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班子成员、市国资委副处级以上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企业集团中层干部、二级企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各企业集团分会场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闫航 审核:于亚杰)
    友情连接 所有链接 | 申请加入
  • 总站
  • 黑龙江
  • 浙江
  • 内蒙古
  • 云南
  • 厦门
  • 安徽
  • 天津
  • 湖北
  • 武汉
  • 吉林
  • 四川
  • 宁夏
  • 北京
  • 重庆
  • 河北
  • 青岛
  • 香港
  • 广东
  • 陕西
  • 山东
  • 河南
  • 贵州
  • 湖南